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粤撷景
回望尘封的历史 找回失去的荣誉
编辑日期:2017/2/28  作者:广东民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61029,本人作为抗战将领后人有幸应邀赴广州参加了《国家记忆——广州抗战荣光篇》在广州影像展的开幕式。此展览的主要策展人是几位著名的抗战史、军事史研究年轻专家学者以及影视策划制作人。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也是协办单位之一。 数位年过九十的抗战老兵,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副主委李崴,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专员江美兰Moira Jamrisko女士,史迪威将军外孙伊斯特布鲁克,多名抗战史专家学者,数十位国共抗战将领后人以及数百名广州市民出席开幕式。

    该展览的主题是“让我们共同回望一段尘封的历史,找回失去的荣誉,为那些同样为中华民族流血牺牲却默默无闻的先辈们致以迟来的敬意。”其所呈现的图片是策展人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珍藏的数万张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资料以及私人收藏中特意为广州这座城市精选出来的,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除图片及极为珍贵的历史动态影像外,策展人还选出了以前从未展出过的中国驻印军档案文件让观众一睹。特别的环节还包扩罕见的粤北战役图片、广东军民抗战影像、一系列一九四五年九月夹道欢迎新一军进驻广州的照片。

    在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里,可以看见几乎当年在广州举行的宏大庄严受降仪式场面,担任警戒任务的全美式装备士兵,中国军队军官和英美盟军受降代表乘坐的长长的车队,市民蜂涌围观,万人空巷,夹道欢迎的场面。那些欢呼雀跃的人们,那些傲然飞扬的彩旗,还有那条与各地一样的、排成老实整齐的队列、向集中营集合的日军战俘队伍。在影像里还可以看到一九三九年日军铁蹄下的中山纪念堂和一九四五年广州光复那一时刻的中山纪念堂,还有广州地标——爱群大厦七十一年前的风貌;还可以一睹当年白云山的轮廓和白云机场的荒凉。这次展览呈现的还有在中国其它地区受降影像史料中从未看见的场景,那就是盟军情报人员对纳粹德国驻中国华南情报人员所实施的抓捕过程,照片中的环境、建筑、石板小巷和这个展览场地所处的永庆坊周边极其相似,这些特殊的细节极其难得一见。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三场有关抗战史的讲座,分别是著名军旅作家、抗战历史学家余戈在倾注十二年心血相继完成了巨著《1944:松山战役笔记》和《1944:腾冲之围》后,即将上架的《1944: 龙陵会战》——滇西抗战三部曲之三讲座;策展人、抗战史研究学者晏欢、著名民国军事史学者胡博、独立策展人、著名影视策划制作人高小龙有关一部罕见的影像巨著,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讲座;知名军史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口述史协会首席顾问陈重阳,在调查访问拍摄了广东全部健在抗战老兵后,有关华南抗战史细节的讲座。

    《国家记忆——广州抗战荣光篇》在广州影像展从201610月  日至月  日展出,展览和讲座吸引了大量的观展者,大家都众口一词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此前策展人的《国家记忆》展览已经在海内外多个城市举办,《国家记忆》影像展,始于深圳,迈向腾冲,跨越海峡,远布华府,反响热烈,他们制作的远征军题材纪录片及编著的图书已经获得众多主流媒体报道,并频频获奖。

    在此尤其值得一书的是大型抗战人物图册《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的出版上架。这部大型抗战人物图志在继去年率先在外出版了繁体版引起巨大反响后,三年磨砺、几经周折、峰回路转,其简体增扩版终于在展览举办时出版上架,与翘首盼望的内地读者见面了。从书名《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就不难看出,其内容为以抗战时期中缅印战区将领影像为主的图志。收录老照片的图书在市场上可谓汗牛充栋,而这本书值得推荐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本经过多方精心考据和深入研究而著成的一本人物图志专著。可以说这一本《中缅印战场盟军将帅图志》毫不夸张地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年来,整个华文世界公开出版的中国抗战历史人物影像类书中,有空前震撼力的一本气势磅礴恢宏之作。这本图志恭敬地呈现了战争中的个体生命印记,纸页之上,承载着百余位将军们的灵位,和后世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尊崇敬意。

    整本图志的设计庄重大方,内页加封面共338P,全部铜版纸精印。图文编辑严谨缜密,在在可见作者的历史影像考据功夫,以及对每一位入选人物的诚恳敬意。毕竟,纸张和文字所能装载的故事,容量有限。编著这样一本庞大的书,所耗费的精力之巨,常人难以想象,编著者在这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上,目标笃定,一往无前。看展期间本人有幸与几位编著者见面交谈,不禁为这班年轻人(都是70、80后)对国家、民族、历史的高度责任感而钦佩,亦被他们求真务实、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毅力所感动。他们多次远赴美国国家档案馆,扫描回几万张二战中缅印战场高清照片。就历史研究的具体事功来说,不知能填补多少与中国人有关的二战史一手史料的空白,一次一次不弃涓滴的积累,让历史叙述里那些枯燥的文字,生硬的数据,以及“民族”“正义”等等这一类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迹可循,有样可辨了。

    这件事,已铸就了一个民间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搜寻工作的里程碑。

    同时,我作为一个民革人在阅读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这本书所记录的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多位国军将领,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成为了民革的领导人,关于这方面本人将另文叙之。(珠海市委会   傅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