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研究
中国梦,团圆梦
——论孙中山与协商民主
编辑日期:2014/6/9  作者:广东民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 赵心星


   摘    要: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胸怀大局,心系人民,团结带领广大成员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巩固多党合作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振兴中华”;“中国梦”

    随着人类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多样复杂化,我国加入世贸后,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我们明显感觉到:在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加强民主党派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2013年2月28日上午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共中央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搞好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人事安排特别是高层人事安排,是开好全国“两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大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此高度重视,在充分发扬民主,全面考虑人选条件、各方面结构要求和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进行协商,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胸怀大局,心系人民,团结带领广大成员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巩固多党合作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十八大的报告将民主协商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梦实现的决心。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口号:“振兴中华”,就是我们现在共同要实现的中国梦,团圆梦!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卓越政治、思想代表。他首先提出了比较自觉的、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无疑是最先进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方案。他提出的“振兴中华”这一唤起、激励中国民族的口号,一百多年来,亿万华夏儿女为之奋斗。由孙中山开始,由共产党人代代相继,现在已越来越接近最终的实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纲领的制定也将民主放在了重要位置。孙中山根据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提出了各民族团结的“五族共和”原则。这就是中国最早期的民主协商。
   孙中山认为,为了“振兴中华”,坚持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和国内诸民族”,共处共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多次申明,“五族共和”是立国基本原则之一。其根本在于各族人民的团结,其目的在于达到中华民族的统一。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对外:“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对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①可见,“五族共和”思想,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在建设统一的新国家基础上,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统一;    (二)民族团结是以人民主权为灵魂的各族人民的民主大团结;(三)在国家、民族独立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自主,与各国各民族友好亲睦,反对媚外辱国和盲目排外。
   “五族共和”发展了孙中山革命民族主义,也充实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内容。它起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如孙中山所说,它“不以复仇为事”,且有利于克服反动统治阶级制造的民族隔阂,民族偏狭观念,单纯排他的复仇心理。在资产阶级革命允许的范围内,它把民族问题纳为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使反对民族压迫和实现包括满族在内的民族平等,互相联系、结合起来,使破坏旧制度与建立、建设新制度,互相联系、结合起来。正如列宁所说:“每个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都含有反对压迫的一般民主主义内容,而我们无条件支持的正是这种内容”②。
   做为革命党和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上,表现了不争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着想的品格。如:清帝宣布退位后,他履行诺言,第一天得到通知,第二天就宣布辞职,不恋栈、不贪权、不食言。他带头宣布:自大总统至一般公务员,都是人民公仆。任何官员,都不许摆官架子,废除“大人”、“老爷”之类的称呼。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一般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所做不到和不肯做的。他后来总结一生经验所得出的必须唤起民众的结论,在这时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的。
   孙中山最宝贵的性格,是他不断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因此,他比较一般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更少一点矜持成见,囿于空说。时代变了,当历史要求他前进的时候,他勇于纠正阶级的偏见。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给予孙中山的思想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还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他的民主共和国思想即已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1921年底,在中国共产党代表介绍奉命来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同他会谈以后,他即酝酿和产生了改组军队、改组党、改造国家的思想。他对中国共产党表现了合作的诚意和友善的态度,并明确表示了要“以俄为师”,以共产党人为友。1922年1月,他发表了《实行三民主义改造新中国》一文,预示了他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思想转变。他说:“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唯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①。鲜明表达了要走“新式的共和国”,即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的意向。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他提出了中国国民党与民众相结合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民国之能力。”“唯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②这时,他在思想上增长了对工农力量的信心,认为“政治之改革,是平民和贵族的战争,经济的改革是劳动家和资本家的战争”,其结局是“前者一定得最后的胜利”③。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他在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时,在反帝反封建的基本纲领上,同中国共产党达成了一致,明确了新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把他的民主共和国思想提到了新的高度。除了无产阶级领导这个条件,其基本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纲领和主张,是一致的。
   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孙中山特别着重于“政体”的研究,这是必要的;然而,他一向忽略“国体”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领导权问题,和对于国家的主要成分——军队(革命党自己创建、领导和掌握的军队)问题,表现轻忽。这样,即使民主法制怎样地完善,却因为没有保障实施的条件,或者流于一纸空文,或被敌对势力毁于一旦,篡权坏法,民主共和遂演为专制之谬制。孙中山后来有所认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已经是“护法”有心,回天无力,追悔莫及了。在这一点上,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教训,同样也是有耐人深思价值的历史遗产。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在实现孙中山先生的“振兴中华”。
纵看我国现在的国情:我们有着几千年的专制政治传统,执政者不够成熟,人民群众民主的能力也亟待培养。从互联网多如过江之鲫的论坛来看国民心态,怀疑、愤怒、埋怨、嘲讽等负面情绪并不鲜见,现实社会中有不少偏激行为。如果如某些人所言,中国即时全盘照搬西方多党选举式民主,那么带给我们只能是长时间的折腾和动荡。而适时、适度、循序渐进的协商民主,可以让执政党取得经验,也可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学习、培训,执政党、民众都可以逐渐成熟,不断改进和完善民主的形式和内容,那么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都可以在此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孙中山先生留下的宝贵的精神正是我们现在要逐步去实现的。

(作者系民革肇庆市委会党员)

注文:
1.《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山选集》上卷,第82、83页。
2. 《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24页。
3. 《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39、438页。
4. 《孙中山选集》下卷,第525页。
5. 沈中究:《五四运动的回顾》,《建设》第一卷,第五号。

——摘自民革广东省委会编 《孙中山与协商民主研讨会论文集》